提起夏至,最有名的一句诗就是唐朝诗人刘禹锡那句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。”这句诗讲的是什么呢?讲的是雷阵雨。这种雨骤来疾去,降雨范围小,常常出现一条马路两边雨晴不同的景象。
夏至后,不仅常有雷阵雨,还伴随着高温、湿热。可以说,从夏至到立秋这段时间相当难熬。尤其是从今年夏至日到下一个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之间,足足有3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小长假,连去凉快地方躲一躲的机会都没有。
冬至饺子夏至面。夏至时节,一碗美味的面食,很能安慰躁动的心。老北京的美食炸酱面,正是其中之一。自己动手,做一碗地道的炸酱面,不仅能让我们的胃变得熨帖,也能让心情变得平静起来。
当然,如果您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,也可以去面馆来一碗。城里的饭店可能您已经吃烦了,北京郊区有几碗有名的面您可以去尝尝——大兴青云店镇东辛屯村:老娘手擀面;密云冯家峪镇石洞子村:轧饸饹面
酸梅汤好喝,可市面上的酸梅汤良莠不齐,尤其是一些黑心商贩以次充好,用粉剂冲水冒充熬制的酸梅汤,口感差不说,对人身体也不好,建议有条件的朋友们自行熬制。
酸梅汤需要长时间熬制才能充分发挥功效,若使用白糖,不仅味道甜腻,容易上火,熬久之后还容易发苦,既影响健康,也影响口感。而冰糖不仅可以保持酸梅汤原有的风味,还可以中和酸梅汤中多余的酸度,并起到“药引”的作用,充分引发乌梅、山楂消油解腻、开胃健脾的功效。
网上流传有不少酸梅汤的配方,甚至还有每种配料的具体比例,其实酸梅汤中各种药材没有固定的比例,个人按照自己的口味自行搭配即可。如果觉得不放心,还可以去药店买搭配好的药包,自行熬制后冰镇即可饮用。
凡有苦味的蔬菜,大多具有清热的作用,如苦瓜、穿心莲、苦菜、油麦菜、竹笋、莴笋、芹菜等。盛夏时节,不妨多吃点苦。
圆明园、颐和园、北海公园这些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自不必说;莲花池公园、玉渊潭、紫竹院公园、北京植物园等后起之秀也各有特色;如果想沾一点书香味,还可以去清华大学的荷塘畔,感受朱自清名篇《荷塘月色》的意境。
北京周边有不少避暑胜地。远处的避暑山庄不提,单说京郊就有灵山、百花山、妙峰山、海坨山、雾灵山等著名山脉。
一些山区还开了水上项目,如平谷金海湖、怀柔雁栖湖等都有可以亲水游玩。郊游一天两天均可,双休日随时出行,乐山乐水,任您选择。
关于夏季睡眠,《黄帝内经》有过精辟的阐述:“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。”说的就是人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,在昼长夜短的夏季,适当晚睡、早起,不要因气候炎热就懒于活动。
进入夏季后,人们的睡眠的确会自然而然地变成“晚睡早起”模式,但对于现代人来说,“晚睡”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,而是建议顺应夏季的昼夜变化特点按时作息。一般来说,晚上11时以前入睡即可。
而天一亮,很多人自然会醒,只要起床之后体力充沛,自我感觉不疲劳,那就算睡了个好觉,哪怕睡得少些也无妨。
如果白天感觉略有疲惫的话,可以在午饭之后睡上一小会儿,有助于补充体力、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。午睡不宜过长,建议在30分钟以内为宜。
除了防暑、防晒,夏至后经常会有强对流天气,还需注意防雨、防雷、防大风。外出郊游,还需要预防山洪等。
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(或22日)开始,至7月7日(或8日)结束。据《恪遵宪度抄本》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’),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,且越往北昼越长。
如北京这天的日长约15小时,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。夏至以后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,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。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
夏至,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,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,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。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因此夏至作为节日,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。
在夏至这一天,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正午时分呈绝对(接近)直射状,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“立竿无影”现象。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朋友们,可以在夏至日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,观察一下“立竿见影”如何变成“立竿无影”喔!
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,以脑卒中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。重视高危人群筛查防治,是脑卒中防治的关键。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,北京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邀请多名中医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在6月30日上午举行义诊。 心
今天是夏至,京城处于高温蓝色预警,持续被晴热高温笼罩,预计最高气温可达35摄氏度。 新华社资料图 夏至时节,地面受热强烈,空气对流旺盛,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。这种“热雷雨”骤来疾去,降雨范围小,被称为“夏雨隔田坎”。今夜至明天,雷阵雨就
夏至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,注意保护阳气,宜晚睡早起。适当的午睡,可以补充夜晚睡眠的不足,既可以避免烈日直射,也可使疲劳得到缓解。此时,易受风寒湿邪侵袭,因此睡觉时不要让空调或者电扇直吹身体。 由于天气炎热,出汗较多,消化功
惊蛰,古称启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,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;时间点在公历3月5-6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345°时。 新华社图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之前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
小寒后,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,在此期间应注意“冬藏”,这样春天才更有生气。从作息角度看,人们要在日出之后,阳气强壮之时,再起床,做到早睡晚起,同时要防止过度劳累,静神少虑,保持精神畅达乐观。 制图 宋溪 从饮食角度讲,此时“进补”最佳,但
2017年12月22日讯,2017年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节气,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,从冬至之日起,我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。值此时节,是阴气极盛之时,也是渐蓄能量,以待来春生发的时机。古诗有云:“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
2017年11月22日讯,2017年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“小雪”。古籍《群芳谱》中说:“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”这就是说,到小雪节气,由于天气寒冷,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,但此时由于“地寒未甚”雪下得次数少,雪量还不大,
每年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——小暑。进入小暑以后,气温再一次显著升高、降雨进一步增多,内的阳气较为旺盛。那么小暑节气,人们在起居、饮食方面应该如何养生? 起居宜午休 因为天气炎热、夏日昼长夜短、大部分人会晚睡早起,所以
夏至,又叫夏节,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气。公元前7世纪的一天,古人用土圭量日影,这一天,日影最短,便把这一天称作“夏至”。今年夏至是6月21日,俗语讲“不过夏至不热”,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。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资料图 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,2